立山居士
川东门户达州:530万人口的活力之城,GDP破2900亿背后的秘密!
在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南麓,一座“四达之地”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——这就是达州。这座被称为“巴人故里、中国气都”的城市,不仅拥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,更在新时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动能。今天,就让我们从人口、经济、历史、地理等维度,揭开这座川东重镇的神秘面纱。
一、地理与区划:天然枢纽的独特优势
达州地处四川、重庆、陕西交界处,是成渝、关中-天水、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,素有“川东门户”之称。其辖区面积1.66万平方公里,辖通川区、达川区2个区,宣汉、大竹、渠县、开江4个县,代管万源市,另设达州高新区、达州东部经开区2个市直园区。这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,州河、渠江穿境而过,形成“三山夹两槽”的独特地貌,既有八台山的险峻云海,也有巴山大峡谷的奇幻溶洞。
二、人口与民族:多元共生的活力密码
截至2023年末,达州常住人口532.4万人,是四川第三人口大市。这里以汉族为主,但聚居着土家族、苗族等28个少数民族,其中宣汉县是四川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,土家族人口占比超98%。各民族在巴渠大地上和谐共处,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——渠县刘氏竹编、三汇彩亭会等4项国家级非遗,以及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、安仁板凳龙等,共同构成达州的文化基因库。
三、经济崛起:从“中国气都”到产业高地
2024年,达州GDP达2801.6亿元,增长5.7%,总量稳居全省第7位,2025年目标直指3000亿元。这座城市的经济腾飞,离不开三大核心引擎:
1. 能源化工:千亿级产业的底气
达州坐拥全国第一大海相气田——普光气田,天然气资源量达3.8万亿立方米,年生产商品气120亿立方米,是“川气东送”工程起点站。依托这一资源,达州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园区,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、蜂巢能源等百亿级项目落地,形成“气头-化工-新材料”全产业链。同时,锂钾资源开发异军突起,富锂钾卤水储量20.9亿立方米,赣锋锂业5万吨锂辉石提锂项目投产,助力达州抢占新能源赛道。
2. 现代农业:天府粮仓的达州担当
作为四川农业大市,达州连续12年蝉联全省粮食总产冠军,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852.3万亩,产量330万吨,生猪出栏量居全省前四。这里还是“中国苎麻之乡”“中国黄花之乡”,大竹苎麻种植历史超3000年,渠县“达州贡米”品牌价值持续提升。通过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行动,达州正推动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法深度融合,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业样板。
3. 新兴产业:抢占未来的战略布局
达州瞄准低空经济、数字经济等新赛道,2024年启动10个低空经济项目,腾盾无人机总装基地建成后将年产30架大型无人机,年产值超20亿元。同时,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华为、浪潮等企业,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投入运行,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。
四、历史脉络:2300年的巴渠记忆
达州的历史,是一部巴文化与中原文明交融的史诗:
- 先秦賨人:5300年前,賨人在罗家坝、城坝遗址创造了璀璨文明,其“勇猛善战、歌舞以凌”的特质,成为巴文化的精神内核。
- 建城沿革:东汉永元二年(90年)置宣汉县,西魏因“四达之地”改称通州,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定名为达州,沿用至今。
- 唐宋风华:元稹、李峤等“六相入达”,留下“正月初九登高”的民俗;渠县文庙棂星门的石雕艺术,堪称巴蜀一绝。
- 红色印记:万源保卫战、张爱萍将军故居,见证了达州作为川陕苏区核心区域的革命历史。
五、文旅魅力:山水与人文的双重盛宴
达州的旅游资源,既有自然奇观,也有人文瑰宝:
自然奇观
- 巴山大峡谷:国家4A级景区,以喀斯特地貌、溶洞暗河和巴文化实景剧《梦回巴国》闻名,2024年启动5A级景区创建。
- 八台山:川东最高峰,云海日出、玻璃栈道吸引无数游客,被誉为“迎接四川第一缕阳光的地方”。
- 龙潭河:原始森林覆盖,瀑布群密集,夏季平均气温22,是避暑秘境。
人文胜迹
- 渠县汉阙群:全国现存29处汉阙中,渠县独占6处7尊,沈府君阙的浮雕艺术代表汉代巅峰。
- 真佛山:儒释道三教合一古寺,500罗汉塑像神态各异,山顶可俯瞰达州全景。
- 石桥古镇:明清石板街保存完好,“烧火龙”民俗延续千年,烟火气十足。
舌尖上的达州
- 灯影牛肉:非遗美食,薄如纸片、麻辣回甜,清代传承至今。
- 麻辣鸡块:红油浸泡的土鸡肉,辣得霸道,是达州人宴客必备。
- 砂锅米线:酥肉、米线配糊辣壳辣椒,堪称早餐“灵魂伴侣”。
#四川# #达州#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