娱心美
![]()
点,今天的重庆就不是这个样了。
这事儿得回到1996年。当时四川省递上去一个方案,野心挺大,想把达州、广安、南充这三个地方,一口气全塞给重庆。
你想想,当时重庆自己就已经3000多万人了,比好多国家的人都多。
方案摆到李鹏总理办公室,就一句话给否了:小马拉大车,拉不动。
这六个字,真是说到根儿上了。
那时候的重庆,很多人日子不好过。老工业基地,机器老了,人心也累了,下岗的工人一波接一波。有个叫蒲海清的人,看得最清楚。他不是那种坐办公室的干部,他是重庆钢铁厂轧钢车间里,真刀真枪干了七年出来的。他懂工人的苦,也懂那座城市的累。
所以他提的方案,就特别实在。
不搞贪大求全,不画大饼。就把原来的重庆,加上涪陵、万县、黔江这几个难啃的硬骨头,捏在一起。为什么?因为三峡百万移民的担子,主要就压在这儿。这才是当时最要命、最需要集中力量办的大事。
说白了,一个是要面子,搞个巨无霸城市出来,看着威风。
一个是要里子,先别管多大,先把家里的老大难问题给解决了,让几千万人能喘口气,有饭吃。
中央最后选了后者。
这事儿后来想想,真挺有水平的。有时候,最大的智慧,不是“我全都要”,而是懂得“我能要什么”,知道自己的那匹马,究竟能拉动多大的车。
先活下来,再活得好。重庆后来的故事,就是从这开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