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老工厂要变身网红景点,邻居们却先慌了:我家还在不在?
30亿砸下去,机器不拆,烟囱不炸,说要给达州人留点“钢铁回忆”。
听着挺浪漫,可钢花社区那几排80年代的红砖楼,墙皮掉得比工资条还快。
居民最怕一句“配合改造”,隔天就收到搬家通知。
市长拎着矿泉水进门,没摆拍,直接坐水泥台阶上:
“谁想走,谁想留,都记小本子,回去对图纸。
”
这话出来,大妈们才松口气——原来城市更新不是撵人,是改房子外加改命。
官方给出的顺序也反过来:
先给老楼穿抗震衣、换水管、加电梯,再谈隔壁开咖啡馆的事。
留几台行车、几段铁轨,搭个棚子就是露天展厅;
娃儿拍完照,转头能进楼下新托老所吃热饭,这才是“活化”二字该有的温度。
最实在的彩蛋是就业班,焊工、直播、文创设计全免费,
学完就在园区上班,工资不比外出打工低,家门口挣钱的梦总算落地。
历史没变成冷冰冰的标本,而是成了楼下会亮的路灯。
五六年后再来,希望达州人指着烟囱给外地朋友说:
“我童年在这,现在我娃的幼儿园也在这。
”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