顽皮蛋的妈妈2
#上 聊热点#
四川达州危旧房改造:为居民筑牢“安居梦”
达州中心城区的危旧房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甚至更早。岁月的侵蚀让这些房屋墙面剥落、屋顶漏水、结构受损,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同时,配套设施也严重不足,道路狭窄、排水不畅、缺乏停车位等问题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。据统计,达州中心城区现有各类危旧房10360套、159.02万平方米,其中不乏被鉴定为C、D级的危房,大量居民生活在这种环境中,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极为迫切。
2023年,达州市委、市政府下定决心,启动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,计划投入超过115亿元,实施32 + N个示范项目,改造危旧房及隐患房屋2.75万户、256.7万平方米。此次改造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,而是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探索出多种改造模式,其中“以旧换新”成为主推模式。
“以旧换新”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原址就近重建、异地等价值置换等方式,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安全问题。居民仅需支付较低成本,就能获得新房。具体实施时,居民与政府平台公司签订委托改造协议,政府无偿划拨用地。居民得到与原合法产权面积相同的新房,仅需支付建安直接费(房屋建设和设施安装成本费)的30% ;置换新房面积超出原合法产权面积20%以内部分,产权人按建安直接费用购买;超出原合法产权面积20%以外的部分,产权人按新房当期市场评估价格购买。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经济压力,还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,实现了从“要我改造”到“我要改造”的观念转变。
走进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二小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现场,只见两栋崭新的电梯住宅楼拔地而起,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墙装饰、内部装修等收尾工作。这里曾经是典型的“城中村”,60多栋四五十年的老房子低矮破旧、电线裸露,多栋被列为危房,大部分居民早已搬走。2023年9月,该小区纳入危旧房改造计划,成为四川省首个采用“以旧换新”模式原址重建的危旧房改造社区。如今,3.7万平方米的“城中村”摇身一变,成为拥有两栋住宅楼和一栋商业综合体的现代新小区,147户居民即将入住214套明亮宽敞的住房。
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达州还充分尊重居民意愿,让居民参与到改造的各个环节。店子梁社区二小区成立了由7位居民组成的自管委员会,全程参与户型设计、小区规划、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等决策。自管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商量确定了80平方米、90平方米、100平方米、110平方米、120平方米等5种户型,既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,又符合政策规定的容积率要求。
除了“以旧换新”,达州对主体结构安全、配套基础差的老旧房屋采取“维修加固”模式,对之前已纳入棚改或已启动模拟拆迁的项目,继续采取原模式予以改造,保持工作连贯性。在通川区中心广场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,大规模施工已基本结束,剩余零星点位正在进行花岗石地面铺设、树池砌筑和外墙真石漆喷涂等作业。该片区改造项目惠及邮政大院、警察大院等27个小区2500多户居民,通过雨污管网改造、化粪池清掏、停车场地面黑化、空中飞线整治等工程,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。
为确保危旧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,达州市、区两级组建了工作专班,建立四级联动机制,聚焦问题、对症施策、合力攻坚。统筹解决土地规划、拆迁安置、过渡安置等问题100余个,现场会商解决居民产权争议等问题872个,有效化解群众疑问3000余个。同时,达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统筹使用老旧小区改造、加装电梯等专项资金,对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应免尽免、应减尽减,引导电力、供水、燃气、通信等行业单位共同投入,拓宽居民筹资渠道,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以旧换新中个人承担的费用,对改造住房系唯一产权的,给予过渡安置补贴。
截至目前,达州中心城区纳入示范的36个危旧房改造项目,已启动28个,改造面积达240万平方米,惠及居民2.6万户,完成投资62亿元,剩余8个项目也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,力争年内全部开工。多个项目建设进度超预期,如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二小区项目B栋和商业楼预计今年6月底即可达到交房条件,较计划提前了4个月;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城市更新项目A区一批次1、2、6号楼住宅已完成主体封顶及外墙装饰,商业建筑主题已完成,景观建设完成60%,争取提前4个月在国庆节前后交付。
达州的危旧房改造工程,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,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发展韧性,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随着一幢幢新楼建成,越来越多的居民将告别“忧居”,迎来“优居”生活,达州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民生改善的新篇章,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、更具吸引力 。